大明官职一目了然,袁崇焕和毛文龙究竟谁的官大?

日韩剧 2017-12-27 21:19:30
明朝建立初期,职官设置沿袭元朝,中央以中书省、都督府、御史台分掌行政、军事、监察。后来朱元璋撤消中书省,并规定永不设丞相,把一切政务统归六部,由皇帝直接辖制。因政务繁多,朱元璋从翰林院等文翰机关指派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,协助皇帝阅看奏章、草拟诏旨。这便是内阁的雏形。 嘉靖以后,大学士则“朝位班次,俱列六部之上”,俨然是宰相之职。但翰林学士仅为五品官,于是对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、侍郎等衔,以提高其地位,实际并不真管该部事务。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,一般尊称为“阁部”。 比如张居正的官职,他是太师太傅、中极殿大学士、上柱国,内阁首辅。太师和太傅都是正一品,大学士只是五品官,而上柱国更是荣誉头衔。 内阁就比较特殊了,它虽然实职上是明朝最高的行政部门,但名义上却不是,六部也不是它的下属部门,它比较像皇帝的智囊团,最有权力的智囊团。 内阁的权力的体现在“票拟”上,也就是代替皇帝对奏折提出意见,经皇帝批准后交六部办理。但内阁对皇帝“不合理”的诏旨,可以拒绝草拟,封还执奏。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,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,可以拒绝重拟,以原票封进。 但最终还是要皇帝的“披红”,皇帝把“披红”的权力交给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,这也是太监权力的主要体现。内阁的“票拟”和太监的“披红”就合成了完整的皇帝权力,这就组成了明朝最上层的权力构架。张居正也因为有了秉笔太监冯保的支持,才能改革。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后,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,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。其副职叫侍郎。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构,明朝院、部权并重,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,为正二品。 内阁和六部并没有统属关系,六部尚书完全可以不鸟内阁大臣。 地方上则以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,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。巡抚一职最初只是临时性官职,但后面慢慢变成了常设,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。 军事方面主要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。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;五军都督府掌统兵之权,辖管各卫所卫军,而无出兵之令,且五军都督府没有军兵。兵部尚书是正二品,文职;五军都督府左、右都督为正一品,武职。 文官的三师为正一品,三孤为从一品,太子三师为从一品,以上官员虽然位尊,但只是一种虚职,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。因此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可以说是文官里的顶头官职了。 官职体系大概就这样,我们来看看毛文龙的官职: 天启二年(1622年)六月,升为平辽总兵官,挂征虏前将军印 天启三年(1623年)二月,赐尚方剑,加都督佥事衔 天启四年(1624年)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、左都督 太子太保为三师之一,文职正一品,左都督为武职正一品,虽然都是虚职,可实打实的文武都是正一品,而且还有尚方剑。 至于袁崇焕的官职则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,督师蓟﹑辽,兼督登﹑莱﹑天津军务。 兵部尚书正二品,虽然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权力相当,但品级毕竟差了一些。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,督师并不是正式的官名,可以看作是一个临时工作小组,就是总督蓟﹑辽,兼督登﹑莱﹑天津军务。 这样算下来,袁崇焕以正二品的文职矫诏杀了文武职都是正一品,而且还有尚方剑的毛文龙的确是逾越。毛文龙不是他的下属,严格说起来还是他的领导。

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靠谱的公众号,请直接扫描上方公众号关注之后,发送想要索取的资源名即可!